人民日报社论:切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来源:学校要闻 发布时间:2006-06-12 浏览数:33

    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刻阐释了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高技能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对高技能人才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时期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和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和科学家,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只有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形成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不断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中坚,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工人阶级永葆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努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和核心骨干,其素质的不断提高、数量的迅速增长、作用的充分发挥,必将带动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壮大,地位更加巩固,先进性不断增强,从而使党的阶级基础更加牢固。
 
  我们党一贯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多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技能高超的“能工巧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力争到“十一五”末,使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意见》的精神,牢牢把握其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
 
  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健全体制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在技能人才的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还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像重视高级专家的培养那样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像关心高级专家的成长那样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掌握本领、苦练技能,努力成为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就是讲政治、抓大事。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证。
                               转摘自《人民日报》 ( 2006-06-12  )
 
上一篇:下一篇: